文章目录:
这是过去我国贫穷落后的历史背景下,由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自发衍生出来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资源总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这种现象已经大大淡化,并且终将消失。
具体的来说。建国后,我国的现代化教育资源之短缺(当然,这是我国总体贫穷落后,现代化人才不足在教育方面的体现),导致即使是小学教师的数量也不能保证全国适龄儿童都得到小学教育,因此不得不划分“初小”和“完小”等学制,先从三年制小学教育普及做起。即使如此,为全国小孩子提供普遍的三年小学教育,也花费了许多年。
由上面提及的小学教育的窘状,你应该已经不难想象当时我国大学教育资源有多么短缺了。实际上,我国在建国后数十年里都无法满足1%的适龄人口的大学教育的需要。在优质教育资源如此短缺的情况下,各地区拿出浑身解数为本地居民争取尽可能多的大学教育机会。于是到了今天,当孩子们考大学的时候就会发现,各地的大学都严重倾向于招收当地的中学生。即使是中央直属高校,也是校址在哪里就多招收哪里的学生。
虽然理论上说,中央直属高校不属于校址所在地政府管辖,不需要特别照顾所在地招生。但实际上,“县官不如现管”,再强的龙也压不住地头蛇。当地政府早就用尽招数摆平了不愿意在本地多招生的中央直属高校,其中双方过招的故事我这里就不罗嗦了,你注意去打听的话会听到很多故事。
但是随着大学教育资源的持续膨胀,实际上不久的将来(十年左右),我国的大学教育规模就将超过每年适龄人口。也就是说,将会出现“人人都能上大学,大学经常招不够学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因此发达国家大学都努力向全世界招生,要不然就会出现大学教室里空空荡荡,有老师没学生的现象。我国在十年后也将出现这种现象,到时候,大学录取的地域歧视将成为历史名词,各大学跑到外省抢学生将成为常态。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觉得是。
不用想也知道,上海政府的这项政策一定戳痛了很多非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心,作为中国顶尖的两所学府,确实人才济济,但是能考上清北的学生毕竟有限,除了心理不平衡,还很容易让无数想落户上海学历却有限的年轻人深感自卑。
世界上有所谓的公平吗?我觉得是有的,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
同样是高考生,有人能考上清华北大,有人却连普通的本科分数线都达不到。这跟天资、勤奋、运气都有关系,但即便如此,也不该一味盲目地捧高985、211学校,贬低双非学校。其实高校之间的鄙视链如果真的要放到台面上,那清华北大照样也被国际常青藤盟校秒杀。
来上海一年,平时没怎么感觉到上海排外,但这次的落户政策出来后,第一次萌生了离开上海的想法。我倒是没有在这边落户的想法,一开始来上海就没想过长居,但现在觉得,既然魔都的大门只向优秀人才开放,像我这种对社会做不了什么突出贡献的普通沪漂倒不如趁早离开,给拥挤的魔都人民腾个地。
这样说虽然有点像气话,但又何尝不是很多不能落户的沪漂们的心声呢?
不过“抱怨”也没用,不是有句话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吗?如果诉苦和抱怨有用,努力就没有意义了。
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法则,从古沿用至今。
国企判断学历真实性的方法有很多,并没有固定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也是在不断更新之中, 简历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判断简历真假的方法也会随之不断的升级换代。
一、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中冶集团的人力资源部在对应聘者填写申请表格的时候就先进行第一轮审查,特别注意这七个方面的简历内容:
1、学历、经验和技能水平是否适合岗位需求。
2、职业生涯的发展趋势,考察求职者的职业稳定性,比如在一定时间内的跳槽或转岗频率。
3、简历的真实性,是否有具体的行为描述特征、
4、自我评价,可反映求职者的素质以及自我认知程度。
5、求职者的推荐人是否可靠、提供的资料是否客观和是否具有说服力。
6、简历书写的格式是否规范化,可体现求职者的疾病素质。
7、求职者的联系方式和自由度。
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在招聘的时候,会先看专业再挑学校北京就,而且会采用多种的招聘方式,比如招聘会、猎头、报刊杂志、网络招聘等。
中国移动的很多招聘工作都是交给外包的专业人才网站去完成的,因此从看简历、鄙视、面试每个环节都有着固定的程序和标准。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软件系统筛选简历人工筛选简历第一轮面试笔试第二轮面试
专业人才网站的系统会自动通过这五个方面来挑选合格的简历:学校、专业、成绩、学校排名、英语能力、项目经验。
三、首信股份有限公司
首信公司看中的是多方面的人才,不但要外在美,还要内在美。一份好的简历可以体现出求职者的实力,而且简历的格式也非常重要,简洁、布局清晰才可以让HR一目了然。
虽然简历制作得别出心裁的确有创意,但会结合 岗位的要求、重点考察工作的相关内容以及工作经历来进行招聘,因此会从岗位所需要的成果(对公司的贡献)、知识结构、工作技能、办事打交道的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五个方面来考察。